学术委员会主任苏新平、青岛千里行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洪波向“千里行奖”提名奖获得者颁奖
面向应届毕业生的pg电子官网推荐学术最高奖——2023年“千里行奖”在6月20日举行的中央美院2023年毕业典礼上揭晓。最终10位毕业生获得“千里行奖”提名奖,“千里行奖”大奖空缺。
今年“千里行奖”的评。筛髟合翟谟判惚弦底髌/论文评选基础上进行推荐,共有117名同学入围。2023年6月16日,港币兑换人民币学术委员会pg电子官网推荐专家评委会进行了评审,本着严格的学术标准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大奖“千里行奖”空缺,最终评选出十名“千里行奖”提名奖:中国画与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刘九成、版画系硕士研究生苗水仙、雕塑系硕士研究生宁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本科生艾格格、设计学院本科生苏昊祚、建筑学院本科生唐黄哲缃、城市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詹欣媛、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甘迪格、(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本科生黄晓燕、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孟思特。
“千里行奖”是pg电子官网推荐2016年设立的面向优秀应届毕业生的学术最高奖。这一奖项是由青岛千里行集团有限公司为港币兑换人民币捐资1000万元事业发展基金设立的,用于表彰在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中具有较高学术性、开拓性和创新性的优秀毕业生,奖项包括“千里行奖”和“千里行奖”提名奖。“千里行奖”每年由pg电子官网推荐学术委员会pg电子官网推荐评选。
“千里行奖”
提名奖获奖名单
中国画与书法学院 刘九成
版画系 苗水仙
雕塑系 宁波
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 艾格格
设计学院 苏昊祚
建筑学院 唐黄哲缃
城市设计学院 詹欣媛
人文学院 甘迪格
(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 黄晓燕
研究生院 孟思特
“千里行奖”提名奖
作者姓名:刘九成(硕士研究生)
院系:中国画与书法学院
指导教师:徐海
作品名称:隶书·《文心雕龙·征圣》句
作品媒介: 纸本水墨
作品尺寸:286cm×47cm
作品简介:作品风格主要取法汉隶,注重整体作品空间的协调匀称,希望体现汉碑整肃古朴的气息。
作品名称:草书·李牧隐诗
作品媒介: 纸本水墨
作品尺寸:267cm×46cm×2
作品简介:创作文本选自李牧隐《闻李生诵伯亶诗》,力求通过书写节奏的变化来表达出明清大字行草立轴的独特意趣。
作品名称:行书·画论五则
作品媒介: 纸本水墨
作品尺寸:40cm×40cm×10
作品简介:创作文本取自古代画论类编,通过轻松自然的书写来表现行草手札的独特意趣。
作品名称:篆刻创作
作品媒介: 石质
作品尺寸:可变
作品简介:篆刻综合创作,主要取法秦汉印风,力求体现篆刻作品面貌的多样性。
作者姓名:苗水仙 (硕士研究生)
院系:版画系
指导教师:杨宏伟
作品名称:《丛中作梗——痣臆图(阳)》
作品材质:美柔汀铜版画
作品尺寸:45×55cm
作品名称:《丛中作梗——痣臆图(阴)》
作品材质:美柔汀铜版画
作品尺寸:45×55cm
作品名称:《飞蛾赴火,坠兔收光》
作品材质:美柔汀铜版画
作品尺寸:110x90cm
作品名称:《丛中作梗——苫眼》《丛中作梗——扪心》《丛中作梗——霁月》《丛中作梗——忘机》《丛中作梗——沤浮》《丛中作梗——捕风》
作品材质:美柔汀铜版画
作品尺寸:23cm×28cm,6幅
作品简介:《丛中作梗》系列作品由9幅画组成,画面表现了一个超现实主义的幻想世界——“丛世界”,在这里长着蛾子翅膀的人做着一些荒诞奇怪的事情。其中《丛中作梗——痣臆图(阳)、(阴)》这两幅画作为对“丛世界”中长有不同翅膀的人物进行了特征上的阐释,可以看成是“从世界”人物的“说明书”。其他7幅画表现“丛世界”的场景,这些作品是作者对现实世界与超现实世界的思考与反映。
作者姓名:宁波(硕士研究生)
院系:雕塑系
指导教师:王伟 牟柏岩
作品名称:《岛》
作品媒介:陶
作品尺寸:2mx3m,尺寸可变
作品简介:《岛》根据守岛人王继才夫妇守岛戍海的故事背景下创作而来。夫妻两人平凡而伟大的人生事迹打动了我的内心。通过陶土的质朴和温度讲述诗意而艰苦的守岛岁月,剥离英雄的光环表现中国人深层的精神世界是个人创作的初衷。在温情和略显孤寂的氛围中表现个人和家庭对于初心的选择与执着,传达出平淡岁月中的人性温暖。
作者姓名:艾格格(本科生)
院系: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
指导教师:章燕紫 邱志杰 陈晔 张梓倩 何贝莉 吕智强 王沂 贾蕴博
作品名称:用力过猛
作品尺寸:200x300x600cm
作品材质:旧课桌、钢
作品简介:将课桌反转一百八十度,得到了一个秋千。课桌是陪伴每个人近20年的学习物件,也是规则的本身、教育的缩影。它本身正正方方,好像一条庄严的法则、四角落地也像一个无解的难题。哪怕成年后课桌也潜移默化的让我们患上了用力过猛的“后遗症”。用力过猛的本质是气血不足。少年时的先天亏损,会让成年的我们后天“畸形”。希望通过这件作品反思我们的教育本身,并以此为始治愈一代人用力过猛的pg电子官网推荐时代。
作者姓名:苏昊祚(本科生)
院系:设计学院
指导教师:王选政 王舒同 冯东升
作品名称:IFS-I智能务农系统
作品尺寸:670mmx1300mmx700mm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简介:毕业作品《IFS-I智能务农系统》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自动化技术来辅助农民完成如插秧、植保、收割等农活,为云南等乡村振兴重点地区提供新型智能化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业设备。IFS-I智能务农系统的设计聚焦于云南地区为应对特殊地形所演化出的梯田农业系统,以元阳哈尼梯田作为样本地区,经过田野调查、文献解析、实践研究,研究分析了当地独有的梯田农业的特点,基于调研研究发现的问题展开了方案的设计,设计的过程中希望通过构造新型智能化场景流以解决社会问题。设计的上半部分飞行装置,取自现有农业生产中会运用到的热气球技术和无人机技术,将两者结合,兼顾了载重量与灵活性,下半部分农机的设计,参考了梯田主要农作物水稻的机械化种植流程,将现有插秧,植保,收割机的机械化结构进行了模块化设计,使其相对轻量化以适应梯田单一阶梯相对较小的种植面积,同时其可以代替农民完成巡山等工作,飞行装置不挂载农机的时候,可以起到当地公共交通的作用,帮助村民孩子过大河大山,帮助游客翻越群山,游览梯田,展示的形态主要作为概念原型机和技术验证机的存在,在出行领域原型机由于对于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尝试往往会呈现这样一种概念的形态,在原型机实现的基础上将进行进一步的量产优化,保留提取了整个装置主要的核心结构并通过价格相对更为合适了钢架作为主要的材料,并可以进一步根据当地的一些植物材料,如藤条,木料,棉织物等进行结合,以便于更近一步的普及与推广。展览中我将原型机作为了最终展示,希望其作为整个方案技术集成,技术试验方面的展示,希望整个载具可以在云南梯田进行试点,并作为蓝图范本像蒲公英一样对外发散,辐射带动全球其他同样受地形困扰的地区。
作者姓名:唐黄哲缃(本科生)
院系:建筑学院
指导教师:Rem Koolhaas 朱锫 Stephan Petermann 姚东梅 张茜 刘焉陈 侯晓蕾
作品名称:中国美术馆新馆
建筑面积(尺寸):140000m?
项目类型(媒介):大型文化综合体建筑
作品简介:项目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在对OMA的中国美术馆新馆(又称NAMOC)竞标方案进行研究后,为延续其连接周边城市,让艺术向公众开放的初衷,我仍旧选址在原处,但这次将红线进一步突破,让NAMOC能够直接与西边的水岸产生关联;并尝试通过景观化的手法,将其对于城市而言巨大的体量消解,在保持它身为国家级文化设施的庄严性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公共性。
最终让建筑整体成一个面向公园水岸的绿色的山坡,将西侧沿岸的新奥购物中心与美术馆连成一体,屋顶与地面两套交通系统交织其中,并在功能上将NAMOC大致分为了美术馆与公共艺术区两部分。丰富多样的步行系统创造更多街区空间,为艺术与公众的交互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随机性。
尽管选择的策略与OMA不尽相同,但与它持有同一个愿景,即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富有活力的、更具公共性的中国美术馆。
作者姓名:詹欣媛(硕士研究生)
院系:城市设计学院
指导教师:杨忠
作品名称:《时与光剧院》
作品媒介: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50*58cm
作品简介:她是一盏灯,从黑暗中走来;她是一件文物,从历史中走来;她是汉代的女儿,跨越千年依然璀璨;那灯中之火来自于她,她便是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于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陵山中山王刘胜的夫人窦绾墓中。她的造型是一位很年轻的宫女,捧着一盏灯,很温顺的坐在地上。不知名的工匠把它设计成一个雕塑作品,造型好像现实生活中可以见到的非常有亲和力的小姑娘,让她在白天和晚上有两种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形象。晚上她用光照亮别人,白天她被日光照亮,观者会觉得在坐席旁边多了一个小姑娘。
绘本《时与光剧院》采用经折装的形式,从长信宫灯的视角出发,带领读者发现古人超前的人性之美;并用舞台的搭建和落幕作为故事叙述的基。浦蟹沙龅娜阄谧魑脊适碌南咚,使读者感受西汉时期独特时代之美。
作者姓名:甘迪格(博士研究生)
院系:人文学院
指导教师:李军
论文摘要:本研究始于对俄罗斯艺术家尼古拉斯·罗列赫(Nicholas Roerich,1874—1947)一生的两个重要面向的发现展开。其一是罗列赫作为出生于圣彼得堡的俄罗斯艺术家,曾经到访过印度、锡金、拉达克、新疆、蒙古国、西藏、中国内地和内蒙古等地,他一生的经历和艺术创作能够体现出明显的跨文化色彩。其二是罗列赫作为俄罗斯白银时代重要的艺术家,在20世纪30 年代曾发起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文化遗产公约——《罗列赫公约》,并创造出“和平旗帜”标志,罗列赫在这过程中经历了从艺术家到社会活动家身份的跨越。
本论文试图从以上两个方面展开,解决罗列赫如何实现他东西方以及社会身份的跨越的问题。作为19 世纪出生于圣彼得堡的罗列赫,他在亲身探访东方之前,在俄罗斯时期关注到欧亚大陆另一端的东方势必是因为他视野的扩展。同时本论文阐释了究竟什么原因导致罗列赫离开祖国,踏上前往东方探险的路途。
本研究也试图重新阐释罗列赫在创造性地设计“和平旗帜”和发起《罗列赫公约》过程中东方文化在背后起到的重要作用。在1924 年到1928年期间,罗列赫pg电子官网推荐了穿越亚洲腹地的探险,此次探险结束后罗列赫很快就提出了《罗列赫公约》,说明在发起“和平旗帜”相关社会活动时有东方文化的深度参与。
本研究的相关讨论也试图阐明罗列赫发起的文化遗产保护运动思想及实践的跨文化的特点,并使用了“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尤其是“和平旗帜”标志,与东方的“钦塔玛尼”和西方的“三位一体”等图像和传说紧密联系在一起。罗列赫对欧亚大陆文化交流、交往与互动的关注,促进了他的跨文化思想的形成,相关思想是我们重新审视这样一个奇特并复杂人物在当下的意义和价值的动因。
作者姓名:黄晓燕(本科生)
院系:(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
指导教师:谷赟
毕业实践 《海外中国文物线上数据库构建》
论文名称:《清室文物的流出与再藏——以<佚目>著录书画为核心》
实践作品名称:《藏》
尺寸:无具体尺寸
材质:晚清、民国初期樟木箱,热敏打印票据
作品介绍:1924年11月5日,末代皇帝溥仪被军阀冯玉祥逐出紫禁城,限时三小时离开。溥仪收拾了80箱财宝,带着朝臣仓皇逃走。曾掩藏于箱内的法书名画,如今,通过二次或多次交易,在地拍卖或跨境流转,逐渐流向了全世界。
如果您正在“阅读”此件作品,您可以带走现场箱子里的一件“文物购买清单”。清单里的Url(网址)对应着这件作品所被存储的网页,里面有这件作品所有的公开信息。
未来如果您遇见这件文物,请将您进一步能获取到的信息传送至网络开源平台,学术研究者与文物回流工作者将可能以此为线索展开工作。
创作思路:此件作品的产生与我毕业论文所关注的文物跨境流转密切相关。本科期间,受我的指导老师谷赟老师的启发,我对中国古代美术史和艺术法领域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后又因工作坊实践课程缘故,去到了上海自贸区国际贸易艺术品交易中心,实地感受了解到了跨境艺术品交易的目前pg电子官网推荐文物回流的针对性政策与对应的通道服务。在此过程中,兴趣与经历相结合,并受到了多位老师的多方面引导,最终产出了我的毕业论文与毕业创作。
作者姓名:孟思特(博士研究生)
院系:研究生院
指导教师:喻红
作品名称:《旅途中遇见爱情》
作品媒介:布面油画
作品尺寸:420X330cm
作品简介:我受博物学的启发,在创作中尝试将多种学科的内容与形象融入本土文化背景的审美环境中,并在绘画主题上将博物思想与当下潮流文化和科幻内容相结合,以期获得新的视觉表现力。希望在油画创作中通过运用博物学与跨学科文化并存的方式让众多独特的视觉形象得以共存于一个完整的绘画体系之中。
宣传部 孙文/文
宣传部 刘晓磊/编
2023年6月23日